中美谈判前会定一个“君子协定”吗?中国星配资
中美代表各就各位,谈判正式开始前,两国定下一个“君子协定”?
中美新一轮经贸谈判在瑞典举行,双方代表团已经先后抵达斯德哥尔摩,议程跟之前的安排一样,还是连谈两天。
在正式开始前夕,媒体渠道出现了各种各样的“内幕消息”,称中美打算通过这轮会谈,将关税停战期再延长三个月,并争取不继续相互加征关税,也不通过其他方式升级关税战。
【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已经抵达瑞典】
换句话说,就是将目前的态势保持下去,为后续互动奠定足够的政治基础,也省得美国动辄在经贸领域搞一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,到时候既制造不了筹码,还拖累谈判进程。
另外,这次会议,双方可能也会就特朗普访华的日程安排进行讨论,初步定于10月或11月。
特朗普要么是在赴韩国参加亚太经合峰会前后访华,如果时间上实在不允许,可能会在峰会期间与中方领导人会面。
到那时候,中美经贸谈判预计很接近尾声,如果能有一份书面协议,恰恰能为中美最高层级互动铺路,这是双方都乐见的情况。
中美这边在瑞典举行会谈,那边美国也安排了高级商务代表团访华,传达的意思很明确,他们很重视中美经贸合作,不会与中国“脱钩断链”。
【消息人士称中国星配资,中美准备继续延长关税停战期限】
与此同时,才与冯德莱恩讨论完美欧经贸协议的特朗普,也没忘记关注中美谈判的进展,在记者发布会上再次强调,美国已经非常接近与中国达成协议,甚至“已经实际上达成协议”。
看得出来,他的口吻不是一般的乐观,只不过怎么定义“达成协议”,特朗普的标准显然有异于常人。
就目前的情况来说,在原先的三个月期限前,中美达成一份全面、稳妥的经贸协议并不现实,延长停战期,符合中美各自的需要,不是说三个月内谈不拢,就再打一轮关税战,这是中美双方都在避免的状况。
特别是美国那边,与中国的全面关税大战,才过去没几个月,各界人士对此都还心有余悸,巴不得特朗普能老老实实地与中国对话,不要再节外生枝。
任何协议从建立框架到敲定细节,都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,需要谈判双方拿出务实做派,展现耐心和定力。尽管特朗普是那种缺乏耐心的性格,不过中美谈判没有他耍脾气的空间。
【一边与欧盟谈经贸协议,特朗普仍然关注中美谈判进展】
有必要明确的是,中美关税战绝不仅限于相互加征非理性关税的“数字游戏”,更是在各种层面展开较量。美国长期依赖的“出口管制”政策,正是在这个阶段碰到了对手。
中国通过充分运用自身在稀土供应链的绝对优势,掌握了中美通话的主动权。于是,美国政府长期强调“不可更改、不容谈判”的出口管制,到头来还不是成了与中国等价交换的筹码。
直到这时候,美国终于意识到,自己单方面卡别人脖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。
对谈判的复杂性和长期性,中国有清醒的认知,当初就定性美国“反复无常、变数极大”,今天可能想和中国坐下谈,明天可能就是另一副面孔,开始顾左右而言他。
对于这种情况,中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。现在中美经贸互动的稳定态势,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。美国愿意在经贸议题上有限度地与中国相向而行,不是出于自觉,而是中国只给出了两种选择,要么双赢,要么双输,除此之外没有第三条路。
【美国屡试不爽的出口管制终于碰到了硬茬】
这轮瑞典对话,也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。
顺带一提,美国的谈判负责人,财政部长贝森特,前几天扬言要和中国讨论一下我们与俄罗斯和伊朗的能源经贸,还打算对中国经济政策指手画脚。
只是真的到了谈判桌上,这部分未必能占据多少篇幅。为了顺利达成协议,避免经贸领域战端再开,给国内经济造成不可预料的影响,美国只能追求与中国合作共赢,而无法单方面设置议题。
对中美谈判,中方是带着诚意和原则而来,诚意,是为了更好地达成合作,也是我们对中美关系的一贯态度,原则,意味着底线不容妥协。
中方的规矩就摆在那里,美国如果不愿接受,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。
【贝森特试图在谈判桌上抛出其他议题】
我们已经用实际行动告诉特朗普政府,“美国优先”并不适用于中美经贸关系,中国也不吃“极限施压”那一套。
两个大国之间的任何沟通,都应该基于相互尊重,平等协商、互惠互利等原则。这些不光是美国嘴上说说就行的,需要让中国看到具体的行动。
最后还是得说一句中国星配资,会谈前,中美都在有意识地释放积极信号,但真正到了谈判桌上,氛围未必会融洽到哪去,可话又说回来,中美是冲着达成协议来的,需要打开天窗说亮话,这需要足够专业、务实、坦诚的互动,“融洽”反而很多余。
启远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